四国遍路(しこくへんろ)/四国八十八箇所(しこくはちじゅうはっかしょ)
![]() |
弘法大師與四國遍路
日本佛教始祖的弘法大師「空海」,在寶龜5年(774年)生於四國的讃岐國(さぬきのくに,今香川縣),在42歲時為了消解世人的災厄而遍遊四國各地佈教,並開創了88處的寺院(靈場)。而後,弘法大師的弟子和修行中的僧侶們也紛紛來到四國,踏上弘法大師的足跡、體悟佛法。
「遍路」的說法源自於《日本書記》中所提到的「遍土を巡る」,正如遍土有交通不便、偏遠地區之意,四國遍路中的寺院遍及山林與海濱。
何謂四國八十八遍路
所謂的「四國八十八箇所」,是指四國境內88處與弘法大師有淵源的寺院,而循著1,200年前弘法大師修行時所走過的路徑,實地去感受、體會箇中的滋味、遍訪這88座寺院的旅程就被稱為「四國八十八遍路」或「四國八十八箇所巡禮」,是一條信眾們「信仰與修行的道路」,也是人們「重新檢視自我的道路」。隨著世界各大宗教的發展,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如耶路撒冷(基督教/猶太教/伊斯蘭教)、聖地亞哥(天主教)、五台山(漢傳佛教)、武當山(道教)…等著名的聖地,而四國遍路正是日本最知名的佛教朝聖之路。
在長達千年的漫長歲月中,這項原本只有修行者在走的路徑也逐漸普及到一般平民之間,並成為一種信仰活動發展至今。相傳全程走完這條長達1,200公里的修行的道路後,除了能在旅程中再次檢視自我,更能消除俗世的煩惱、甚至達成長年的宿願。在交通不便的過去,對一般人來說搭船前往四國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,除非擁有虔誠的信仰和堅定的毅力,否則很難完成遍遊88禮所的行程;到了交通發達的今日,不但每年都會有超過30萬人來到四國,踏上這段漫長的旅程,其中更包含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、甚至擁有不同信仰的外國人。
由於在周遊四國各地旅途中,不僅能夠欣賞奔騰的「吉野川」、平靜的無波的「瀨戶內海」、最後的清流「四萬十川」…等四國地區秀麗的自然風光,還能見到日本國內也逐漸消逝的古樸鄉村、農田和古街,更可以與當地人直接接觸、品嚐地方美食、遍覽寺院中的重要文化財!這樣得特性也讓四國遍路逐漸的觀光化、國際化,讓這條道路又被賦予了另一個嶄新的意義。
四國八十八札所位置
札所伽藍圖
1. 山門(さんもん)
作為寺廟的入口的樓門,在不同的寺院中,也有「仁王門」或「鐘樓門」等不同的種類和稱呼。
2. 鐘楼(しょうろう)
安置寺院大鐘之處,僧人們會定時撞鐘。通常為獨立的小堂,但也有些寺廟的鐘樓與其它建築相連。
3. 本堂(ほんどう)
本堂為各寺安置御本尊(主祭神明)的主殿,每座寺院的本尊不盡相同。遍路中參拜本堂時須在本堂納札、納經,納經時則須詠唱該寺本尊的真言。
4. 大師堂(だいしどう)
大師堂為安置弘法大師像的大殿,參拜大師堂與本堂相同,須向弘法大師納札、納經,但不需詠唱御本尊真言。
5. 納経所(のうきょうじょ)
納經後可在納經支付300日圓的納經料所取得該寺寶印的「墨書」和「朱印」,受理時間為上午7點至下午5點。
6. 本坊(ほんぼう)・宿坊(しゅくぼう)
本坊是寺院的住持和僧人居住與生活之處,有時也會舉行法事和大典。本坊同時也是寺院中的住宿施設,可提供遍路參拜者住宿,並供應晚餐及早餐(宿泊費約為6000日圓上下)。有些寺院會有早課或靜坐等既定課程,住宿者必須配合該寺的規定參加。
7. 護摩堂(ごまどう)・薬師堂(やくしどう)・観音堂(かんのんどう)等
除了本堂和大師堂之外,寺中也經常會見到祭祀其他菩薩的大殿,但也有些寺廟只供奉御本尊和弘法大師。
參拜方式
1. 對象
遍路的風格相當的自由,不問年齡、性別、宗教或國籍都可以自由加入,在旅途也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,包括退休的年長者、社會人士、學生、親子、夫妻、情侶,甚至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外國人。最有名的路線是從德島縣第1號禮所「靈山寺」依照順時鐘方向巡禮,直到香川縣的第88號札所「大窪寺」,不過其實遍路之旅可以從任何地點開始,也可以半途中斷。
2. 交通
不同於以往人們需花費2個月以徒步走完全程,現在則有許多人選擇利用大眾運輸、腳踏車、機車或汽車來巡禮。當然每年也會有許多遵循傳統的信眾或遊客,以步行的方式行進;為了讓這項傳統得以延續並發揚光大,四國地區的政府也開始著手修補毀損或一度消失的道路。
3. 參拜用品
① 菅笠(すげかさ)
除了具有遮風擋雨的作用之外,與帽子不同的是: 在參拜時或遇見修行者時可繼續帶著斗笠,不用脫下。
② 輪袈裟(わげさ)
可視為簡樸化的僧服,也是參拜時的正裝。上洗手間前或進入其他不淨之處必須先取下。
③ 金剛杖(こんごうつえ)
象徵著弘法大師的分身,參拜者在金剛杖的護持下,將以同行二人的形式走完旅程。
④ 持鈴(じれい)
據說弘法大師在遍遊四國時隨身攜帶搖鈴,藉由鈴聲響來避開熊的攻擊。今日人們則單純的享受澄澈鈴聲、並藉以忘卻煩惱。
⑤ 白衣(びゃくえ)
白衣也是四國遍路的正式服裝,被面會有「南無大師遍照金剛」的墨書。據傳在過去白衣是僧侶們高貴、不可碰觸的象徵;另外一說則是:在極度艱辛遍路過程中隨時都有可能喪命,因此才穿上死者的白衣表示必死的決心。根據用途的不同,一般偏路參拜者常會備有穿著用的「道中衣」和用來蓋札所朱印的「判衣」兩套白衣,並在納經所將判衣和納經帳一起交給寺方蓋上朱印。
⑥ 納札箱(おさめふだばこ)
用來存放納札的小方盒,也可以用來放置蠟燭和線香。
⑦ 山谷袋(さんやぶくろ)
用來存放納經帳、納禮、蠟燭和線香…等遍路所需的物品,是旅途中不可缺少的隨身行李。
⑧ 脚半(きゃはん)
可避免日曬、凍傷、蚊蟲的叮咬,束緊褲管的特性更有防止絆倒的作用。
⑨ 納経帳(のうきょうちょう)
在各札所參拜完後,都可前往「納經所」將納經帳、判衣或納經掛軸交給寺方,寫上墨書並蓋上朱印(納經帳的內頁均為和紙,須等墨乾了之後再闔上)。
※ 納經料:納経帳/¥300円、掛軸/¥500円、白衣/¥200円
根據個人喜好和需求的不同,白衣的袖子長度、斗笠的形狀…等常會出現不同的設計。全套的裝束在第一站的靈山寺都能取得,整裝完畢後88寺的巡禮就能正式展開。
1. 參拜流程
![]() 參拜中的旅人 |
![]() 山門前鞠躬後進入 |
![]() 靈山寺--手水場 |
① 進入寺廟前先整理服裝儀容。
② 在山門(仁王門)前雙手合十鞠躬後進入寺院。
③ 在寺院入口處的「手水場」清洗雙手並漱口。
![]() 鐘樓敲鐘 |
![]() 投納禮 |
![]() 本堂讀經 |
④ 若寺中設有鐘樓,參拜前必須先至鐘樓敲鐘。參拜後敲中被稱為「戻り鐘」,是不祥的徵兆。
⑤ 前往本堂投納札(在「納め札」紙條上寫上住址、姓名、年齡、日期和心願後投入納札箱中)、明燈(點蠟燭)、獻香、賽錢。
⑥ 在本堂對該寺的御本尊(主祭的神明)讀經。
讀經的順序:(參考下方讀經的順序及內容)
合掌禮拜→開經偈→般若心經→御本尊真言→光明真言→回向文→「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」後合掌禮拜
![]() 大師堂讀經 |
![]() 取得朱印 |
![]() 在山門鞠躬後離開 |
⑦ 前往祭祀弘法大師的「大師堂」讀經。(程序與前同)
⑧ 在納經所支付¥300日圓,取得該寺的「朱印」和「御影」。
⑨ 走出山門後回頭,雙手合十鞠躬後離開。
2. 結願
參拜完88處靈場後,信眾們必須到位於和歌山縣高野山的「奥の院」向弘法大師回報、完成「結願」後才算走完所有的旅程。
遍路的禮儀
1. 接待的禮儀
① 依照四國當地的「接待」的習俗,居民們會端著茶水或點心給路過的遍路參拜者享用,藉此種下善根、得到祝福。除了食物和飲水之外,也有許多可供歇腳的開放式「接待所」和可以免費住宿的「善根宿」等不同形式的接待。在受到接待時,參拜者必須詠唱御寶號「南無大師遍照金剛(なむだいしへんじょうこんごう)」,並將一張納札遞給接待者。
② 有時會有路過的駕駛對你說「請上車」提出接待的邀請。若想要以步行的方式走完遍路,只要告訴對方「我想用步行參拜」直接拒絕即可。
③ 由於接待有「請代替無法參拜的我好好加油」的涵義,除了盡量不要拒絕居民的接待之外,在參拜時也要抱著感謝的心、將接待者的心意一起傳達給佛祖。
2. 清洗金剛杖
在遍路的裝備中,金剛杖代表弘法大師的分身,因此在抵達住宿地之後,必須馬上將金剛杖上的汙泥及灰塵清洗乾淨。
3. 過橋的禮儀
因弘法大師當年在傳道時經常因為無處可過夜而睡在橋下,拄杖過橋時發出的聲響會驚動大師,所以參拜者在過橋時不可讓手杖敲擊橋面。今日從第43禮所的「明石寺」到第44禮所的「大寶寺」途中有座「十夜橋」,據說當年弘法大師稅在橋下時因為氣候寒冷,一夜猶如十夜般漫長,這座橋邊便因此而得名。
4. 打招呼的禮儀
在行程中遇到同樣在作88寺巡禮的遍路參拜者時,要以合掌詠唱御寶號「南無大師遍照金剛」代替打招呼。
遍路基礎用語
1. 札所(ふだしょ):遍路旅程需參拜的88座寺院。
2. 番外札所(ばんがいふだしょ):88禮所以外與弘法大師有淵源的社寺。
3. お接待(おせったい): 當地民眾提供參拜者食物、飲水或免費的住宿,藉此佈施、得善根。
4. 善根宿(ぜんこんやど):當地居民免費提供遍路參拜者過夜的住宿設施,是接待形式的一種。
5. お遍路(おへんろ):意指遍訪四國88靈場的旅程,或指參拜的人。
6. 打つ(うつ):指遍路中的寺院參拜。
7. 順打ち(じゅんうち):依順時針順序參拜。
8. 逆打ち(ぎゃくうち):依逆時針順序參拜。
9. 区切り打ち(くぎりうち):中途中斷行程,分成多次參拜88寺。
10. 通し打ち(とおしうち):參拜過程不中斷,一次走完88座寺院。
11. 一国打ち(いっこくうち):以四國的四縣為單位,僅參拜其中一個縣市。
12. 御詠歌(ごえいか):在讀經時一邊搖鈴一邊詠唱的短歌。
13. 遍路ころがし(へんろころがし):通過遍路中艱難的路段。
14. 同行二人(どうぎょうににん):意為弘法大師與參拜者同在,通常會書寫在斗笠上方和山谷袋前方。
15. 結願(けちがん):走完所有88寺行程。
16. 先達(せんだつ):經驗豐富、精通各種遍路知識的人。成為「四國八十八所靈場會」公認的先達,必須有4週以上的參拜經驗,並在接受推薦後申請、並通過審核。
讀經的順序、內容及次數
1. 開経偈(かいきょうげ)/詠唱一遍
日本佛教各宗在法會、祭祀、喪禮…等儀式中,讀經前都會先朗誦開經偈(或開經文)。
無上甚深微妙法(むじょうじんじんみみょうほう)
百千万劫難遭遇(ひゃくせんまんごうなんそうぐう)
我今見聞得受持(がこんけんもんとくじゅじ)
願解如来真実義(がんげにょらいしんじつぎ)
2. 懺悔文(ざんげもん)/詠唱一遍
我昔所造諸悪業(がしゃくしょぞうしょあくごう)
皆由無始貪瞋癡(かいゆうむしとんじんち)
従身口意之所生(じゅうしんくいししょしょう)
一切我今皆懺悔(いっさいがこんかいざんげ)
3. 三帰(さんき)/詠唱一遍
弟子某甲 尽未来際(でしむこう じんみらいさい)
帰依仏 帰依法 帰依僧(きえぶつ きえほう きえそう)
4. 三竟(さんきょう)/詠唱一遍
弟子某甲 尽未来際(でしむこう じんみらいさい)
帰依仏竟 帰依法竟 帰依僧竟(きえぶつきょう きえほうきょう きえそうきょう)
5. 十善戒(じゅうぜんかい)/詠唱一遍
弟子某甲(でしむこう)
尽未来際(じんみらいさい)
不殺生 不偸盗(ふせっしょう ふちゅうとう)
不邪淫 不妄語(ふじゃいん ふもうご)
不綺語 不悪口(ふきご ふあっく)
不両舌 不慳貪(ふりょうぜつ ふけんどん)
不瞋恚 不邪見(ふしんに ふじゃけん)
6. 発菩提心真言(ほつぼだいしんごん)/詠唱一遍
おん ぼうち しった ぼだはだやみ
7. 三摩耶戒真言(さんまやかいしんごん)/詠唱一遍
おん さんまや さとばん
8. 般若心経(はんにゃしんぎょう)/詠唱一遍
即「仏説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経」或「般若波羅蜜多心経」,常被簡稱為「心經」,全文僅有262字卻可道盡大乘佛教的精隨。
下載般若心經--日文(PDF檔)
下載般若心經--中文(PDF檔)
1. 御本尊真言(ごほんぞんしんごん)/詠唱三遍(僅本堂,大師堂不需詠唱)
所謂的「真言」就是佛祖最直接的言語(梵文),因此即使這些言語依照發音寫成漢文,卻找不到何解釋內容的翻譯。通常真言宗佛寺的本堂都會寫上該寺本尊(主祭神明)的真言,並不需要特地背誦。但有些寺院因年代久遠,常會有字跡模糊或無法辨認的情形。
![]() |
2. 光明真言(こうみょうしんごん)/詠唱三遍
正式名稱為「不空大灌頂光真言」,與其它的真言相同,藉著虔誠的「詠唱」傳達至個人的身心、靈比句子「釋義」更為重要。而詠唱光明真言便是在祈求:從充滿俗事苦惱的黑暗中超脫,得無上的光明。
おん あぼきゃ べいろしゃのう
まかぼだらまに はんどま
じんばら はらばりたや うん
3. 御宝号(ごほうごう)/詠唱三遍
南無大師遍照金剛(なむだいしへんじょうこんごう)
4. 回向文(えこうもん)/詠唱一遍
願以此功徳(がんにしくどく)
普及於一切(ふぎゅうおいっさい)
我等與衆生(がとうよしゅじょう)
皆共成佛道(かいぐじょうぶつどう)
編輯:極上旅行社・2018年2月5日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